我們這些六年級前段班,現在30幾歲的大叔,應該夠資格說是電玩世代的開山大叔吧!?應該沒有人沒打過電動吧!? 相對於早我們一個世代的五年級生,在物資缺乏的年代長大,多是憂國憂民、憤世嫉俗,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的老古板…不是,是能人志士。電動,對這些老人家來說,多是玩物喪志之徒沉迷的東西。這些有為的五年級生,是沾不了邊的。
但我們這些半高不低,沒像五年級那麼苦,又沒像七年級那麼爽,在承平世代長大的六年級生,電動,代表的意義就很深遠了。我老爸的好朋友家裡有一台電視機,上面可以插任天堂的卡帶(現在好像沒這種東西了),踩烏龜的瑪莉兄弟,應該是這很多人電動人生的起源。一切對電視遊樂器的衝動與幻想,就是從那時開始。我好像還更早些。最早家裡有一台apple的鯊魚頭,說是拿來學電腦的。程式沒學到半點,倒是學會了怎麼放進"大片磁片",安裝遊戲。綠色螢光幕上,發射螢光小點的三角方塊(傳說中的宇宙戰機),對那時的我,真的是有莫名的吸引力。
大概是apple時代悲慘經驗,國中之前,老爸是採圍堵政策,什麼任天堂、紅白機,甚至是個人電腦,想都別想。但上了高中,野馬脫了韁,放牛吃了草,南陽街的歲月大概有一半時間以上,都是那昏暗、煙霧繚繞的電玩間度過。現在的學子,大概沒辦法想像當初的南陽街、中華路的獅子林,是個怎樣龍蛇雜處的世界。虛躑的三年換來的就是.........老爸沒辦法接受,但我倒是看得很開的私立大學。
剛上大學,原本想要洗心革面,無奈念的是電機,電腦也是必備工具,雖然家裡禁止買電視遊樂器,但裝在電腦上,冠上"寫程式"的大名,老爸也沒皮條了。現在一堆第一人稱的射擊遊戲,儼然是射擊遊戲的主流,但大家知道嗎? 第一個FPS的遊戲是啥? 告訴大家,是"德軍總部,Wolfenstein 3D。有玩過這遊戲的才能稱是FPS的老骨頭啊。加上隨後的毀滅戰士DOOM,當時真是一陣風起雲湧,捲起PC Game的輝煌年代。但PC game對我的吸引力,在大四那一年,被一連串的硬體升級要求,及那時的”次世代”主機PlayStation打破了。家裡還是一樣不准打電視遊樂器。沒關係,我到學校來玩。仗著已經是大四學長,買了一台同學搬出宿舍不要的電視,大剌剌地在電機大樓二樓的自習室,架起流動電玩間,希哩呼嚕地,一堆同學也跟我在那自習室的角落,浪費了不少時光。想當然爾,研究所也沒有好下場,還好自己的老師胳膊還是向內彎,收了我當他的關門弟子(真的,我老板後來收了我學弟之後,就真的不再收學生了) 。
研究生的畜牲生活就不一樣了,這次真的是洗心革面,認真求學。但好景不常,研二開始,課都修完了,論文也差不多了,實驗室就變成StarCraft,AOE的戰場。那是線上RTS的濫觴。Apply到國防役之後,研二下的時光,更是變本加厲。剛好那時同學都流行睡在實驗室寫論文。戰到三更半夜,在一陣咒罵聲中窩進睡袋中,再渾渾噩噩地被學弟叫起床,似乎變成那時的常態。這段時期,是我接觸線上遊戲的開始,但也是接觸線上遊戲結束。
畢業之後,馬上上工。在走出父母的保護傘之後,才感受到社會現實的壓力,才知自己知識的淺薄,才知道往後要獨立面對人生的壓力。我的注意力,轉移到工作上必須要有的專業能力上,晚上的時間,幾乎都投入學習新的東西。學習的動力不完全是興趣,多是無形的壓力。這段時間,有了足夠的經濟能力,PS2, DC等新的遊戲主機也是沒少買,但似乎心中那把熱情似乎已經消失。玩遊戲時已經沒有大學時期的感動。似乎有其他更重要的事,壓著讓我沒辦法承受電玩的快樂。這段時間,也是線上遊戲蓬勃發展的時期,但我就是感覺跟他們沒啥緣分。接觸電玩的時間,也一點一滴地慢慢減少。
沉寂了多年之後,去年底,回凱莉娘家。她弟新買壹台PS3,試玩了幾分鐘俠盜快車手。次世代果然不一樣,畫面、自由度跟幾年前的經驗完全不同。回家第二天,我也敗了一台X360,也買了同一片和戰爭機器。不知是螢幕太大還是怎樣,沒兩分鐘竟然開頭暈目眩,想不到我的身體已經跟不上現在的電動了。但我還是撐著將戰爭機器玩完。但到了最後一關的大魔王,我真的是投降了。在電玩這條路上,我雖不像no.3號稱電玩神童,也沒像no.5一樣,是個FPS快槍俠。但我好歹之前,在正常難度下,想玩的遊戲,沒有破不了的。戰爭機器最後一關的老闆,真的讓我投降。為了睹一口氣,今年農曆初三的一整個下午,就在鬼打牆的reload中度過。最後破關,還是因為遊戲的bug。大老闆卡到我的NPC隊友的屍體,像白癡似地在那跳啊,變成我的活靶,我才有機會看到過關畫面。後來回神一看,手還磨破皮、長繭了。
這次的遊戲經驗,真的讓我感慨很多。頭暈、手殘、想吐,看來我真的是老了,我的電玩人生,似乎走到了盡頭,應該劃下休止符了。老實說,再不劃下休止符,凱莉的菜刀,就應該也會幫我的人生畫下休止符.......@@ 小保羅,冷落你這麼多天,老爸回來啦! 希望你老爸的電玩人生,能因為你而有第二春…..嘿嘿嘿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